亞洲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技術領先,以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信用分析技術拓展區塊鏈眾籌平台!

金融科技的興起讓普惠金融因此成為趨勢。但在金融借貸服務環節中,一般中小企業受限於公司規模小,無完整的信用或財報訊息可供銀行進行客觀的徵信與風險評估,導致徵審時間冗長、融資風險成本高、取得授信非常困難。致使中小企業資金周轉與使用彈性小,難進行相對的業務成長與擴大投資。

亞洲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目前承接科技部計畫,並與中央研究院、清華大學合作,進行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信用分析技術研究,透過納入中小企業與上、下游體供應鏈相關運營,客觀掌握中小企業的隱性經營績效與未來風險,並以此建立以中小企業所衍伸的供應鏈信用。當中將融合自然語言、多源機器學習、隨機機率風險三項核心技術;

(1)結合深度學習標記模型與社群媒體分析,從自然語言中建立公司名稱實體抽取與對應。
(2)透過多源機器學習技術,建立公司關聯多層圖並界定其上下游關係。
(3)整合機器學習之特徵選取技術以及隨機風險演算模型,建立供應鏈動態權重調校以建立供應鏈信用。

基於區塊鏈技術基礎開發融資智能合約,該計畫也將建立中小企業眾籌監理與融資平台雛型;透過供應鏈交易訊息、企業Profile訊息、社群媒體訊息、產業風險訊息等上鏈實驗,套用上述核心技術結果,為中小企業建立供應鏈信用。目前該計畫獲得科技部支持已進入第二年研發進程,並於7/19於科技部主辦之「數位經濟技術創新研究與應用」成果發表會中進行技術成果展示。

亞大國際產學聯盟媒合引進美國C4I、Cydar物聯網健康醫療解決方案,共建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產學研生態鏈!

融合影像覆蓋導引手術已是全球認可的尖端技術,可用來協助外科醫生改進手術的護理標準,讓醫生看到更多病人生理資訊,實現更快操作、減少輻射與有毒對比劑使用,以及使用更少時間來改善患者狀況與併發症。

亞洲大學人工智慧暨區塊鏈國際產學聯盟(iABC)基於亞洲大學附設醫院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之醫療體系優勢,擁有在健康與醫療領域上的專業特色。本次透過iABC與美國C4I合作,預計引進尖端物聯網健康醫療解決方案如Cydar影像覆蓋引導醫療技術,媒合中亞聯大醫療體系作為實驗場域進行國際合作導入,並媒合研發團隊參與此產學研生態鏈,與Duke Medical、Tampa University共同研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此尖端醫療技術上的加值應用,創造國際產學合作機會。

亞洲大學國際產學聯盟獲iThome媒體報導,區塊鏈首度列入年度Computex六大主題!

亞洲大學國際產學聯盟推出全新3D醫療列印技術,並採區塊鏈讓醫療慈善捐贈透明化,成為區塊鏈中的一項亮點。促成近70家廠商產學合作機會!

此次Computex參展,亞洲大學以「3D醫療列印技術」與「慈善募資區塊鏈技術」亮相。亞洲大學3D列印研究中心在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以及長陽生醫國際公司長期合作,成功將3D列印技術應用在醫療相關領域,包含臨床外科輔助,手術輔具,手術導版、醫學教學模型與客製化醫材等。近期更投入細胞列印,未來在降解植入物及再生醫學等將是新的發展目標與重點。現階段,亞洲大學已採用現有陶瓷、塑料、金屬等材料,結合先進的工程開發及3D列印技術,發展前瞻且平價之3D列印醫療產品,提供醫療產業客製化且創新解決方案。藉由利用3D列印的可列印尺寸、多元材料種類、專屬客製化之優勢,可取代傳統醫療副木之限制。未來也計劃結合社群製造與社群工藝,開發高階客製化之醫療副木於臨床端使用。

另,亞洲大學國際產學聯盟媒合校內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與3D列印研究中心進行跨領域合作,進行「慈善募資區塊鏈技術」研究,且完成以太坊(Ethereum)區塊鏈與代幣發行技術實驗。於此次Computex參展中,也將展示如何藉由區塊鏈技術提高小額捐款效率、透明化捐款運用,並結合代幣獎勵智能合約,擴大慈善募資效應,降低經濟弱勢民眾醫療負擔。此系統未來更可以擴充到醫界、患者與3D列印廠商之間的3D列印醫療電子採購交易平台,提高客製化醫材的製作效率,升級我國的醫療水平。

根據iThome報導,觀察本次Computex參展項目,區塊鏈首度列入六大主題,不論新創、產學聯盟、知名大廠都推促要讓區塊鏈盡速落地(媒體連結按這裡)。

亞洲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成功研發出3D列印醫療技術,也有人工血管、軟骨支架、神經導管、心臟模型、金屬頭蓋骨等醫療產品出現。但因為3D列印醫療產品造價昂貴,為了讓弱勢族群也能使用,在科技部大力推動國際產學聯盟之下,亞洲大學人工智慧暨區塊鏈國際產學聯盟也採用區塊鏈技術,要讓捐款者的醫療慈善捐款流程更透明,在款項處理上也更有效率,產業聯絡中心執行長林意紋表示,他們採用的是以太坊區塊鏈架構,智能合約則是由亞洲大學的技術人員自行研發,也會發行代幣讓整個模式運行,但目前還在內部封閉實驗階段,未來希望擴及到同一集團的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與其它地方醫院。亞洲大學國際產學聯盟採區塊鏈讓醫療慈善捐贈透明化,成為區塊鏈中的一項亮點。

拍攝自iThome記者李靜宜。

拍攝自iThome記者李靜宜。


相關媒體連結

開發治療兒童弱視特殊眼鏡

計畫期程:民國107年6月1日起至民國107年12月31日
計畫主持人:亞洲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 劉耀隆主治醫師

微型馬達齒輪推動眼鏡邊框之黑色遮光裝置

計畫內容摘要:

弱視是非常常見的小兒視力,盛行率大約2~3%。3到7歲是治療黃金期,如果錯過就很難治療。治療弱視為遮眼療法,傳統方法需用眼罩將健康眼遮蓋好幾個小時,強迫弱視眼多使用,以達到訓練的目的。這樣的治療方法卻因為長時間沒有同時使用雙眼看東西,喪失孩童視力立體感。弱視的治療常需要幾年,所以我們研發 “間歇性可遮蔽式的眼鏡”,利用每次只有遮蔽分鐘,避免長時間用一隻眼睛看東西造成喪失立體感發育。另外為配合治療需求,設計遮蔽時間可調整。配合APP裝置記錄小孩實際使用的時間長短,以作為調整治療方式的參考。這項新發明可同時解決4大問題:治療弱視、保留眼睛立體感、可以每天長時間使用,確實知道治療時間長短。因此這是一種具有特定消費者/使用者的醫療器材的開發。

目前已經使用微型馬達完成核心技術可行性驗證。接下來的開發分成兩大階段:

  • 完成工業設計和機械結構設計。
  • 加入電子設計,製造出功能完整的眼鏡。

每年台灣0-12歲兒童看診中有被診斷弱視人數是2萬3千多,大陸人口0-12歲約1.4億,預估弱視就醫人口如果0.3%(即是42萬弱視兒童就醫)。預估第一年市場滲透率台灣6%/大陸1.5%。第一年可銷售7680副眼鏡。每副4000~5000元,共有營業額3070~4400萬。電子遮光治療弱視眼鏡(Amblyz electronic eye occluder)是唯一的競爭者,但是有許多缺點:因為採用偏光玻璃鏡片造成正常的眼睛光線不足影響眼睛發育也容易近視、因為採用玻璃鏡片重量較重而且有破裂危險、塑鋼鏡框缺乏彈性一半以上的小孩無法配戴、價格昂貴(台幣3.5萬元左右)、缺乏手機連線及分析軟體,無法提供有效資訊給臨床醫師。因此我們的產品具有開發時間短、功能優過目前產品的競爭優勢。

與台北市電腦公會、臺灣金融科技公司合辦第一期「人工智慧實務特訓班」!

人工智慧為當今不可不知的領先技術。為培養人工智慧領域人才,亞大國際產學聯盟首次與台北市電腦公會、臺灣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從人工智慧原理出發,再結合Python語言、TensorFlow操作與案例實作練習,讓參與學員可以深入淺出的了解人工智慧與實務操作。

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所賦予的商業智能以及區塊鏈保障的安全與隱私以及智能合約,為商業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大好機會。iABC的成立是為了與世界各地的學界與產業協作,採用開放的生態圈系統,利用新興科技創造更美好的世界。iABC領導團隊樂於和資料科學以及管理科學專業人員共同合作,透過共同研究專案的執行,在新健康、新零售、新金融領域的技術與商業創新做出貢獻踏出第一步,期望能促進台灣AI、Blockchainm與全球之間的聯繫。

國外AI與Blockchain技術與應用相關的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反觀國內對此相關的投資少,國際產學聯盟的成立便是希望業者可透過聯盟厚實的研究能量與學術資源,加上聯盟企業之間的彼此合作與加值,更有效率的推動服務和技術升級與轉型。林蔚君副校長也積極號召有興趣在新健康、新零售、新金融領域發展的企業,一同加入亞大人工智慧與區塊鏈國際產學聯盟,為臺灣在AI與Blockchain發展建立獨具優勢的產學合作典範。本次與台北市電腦公會、臺灣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開設的第一期「人工智慧實務特訓班」於5/26-27兩日完成。超過10多家企業響應參與,為聯盟的人才培育計畫立下基礎種子。

圖說:人工智慧掃描課程,帶領學員快速進入人工智慧世界。

圖說:手把手實戰Python,讓學員輕鬆學習進階程式語言。

亞大國際產學聯盟與馬紹爾銀行簽屬國際產學案,獲科技外交綜效!

本聯盟除了成功促成邦交國馬紹爾銀行加入聯盟國際會員,並由聯盟成功媒合亞洲大學大數據中心研發成果,促成國際產學合作與國際技術移轉,並透過教育訓練加強關係鏈結,同時也彰顯科技外交的實務案例。

於大多數的傳統銀行而言,雖然看好下一代金融服務,但目前仍處於未發展完善的早期階段。iABC現階段與位於太平洋島嶼上的邦交國銀行-馬紹爾銀行合作,協助該銀行開始採用大數據與雲端技術提高對數據使用的價值彰顯。透過測試與分類多種信用評等方法,模擬、分析與預測個體客戶金流行為,協助建立新的信用分析系統,且透過視覺化系統的導入,協助行員可對任一客戶進行360度的全景視察,並連結基本資訊、交易歷史、還款能力以及外部信息,建構出獨特而豐富的客戶側寫。

本聯盟除了成功促成邦交國馬紹爾銀行加入聯盟國際會員,並由聯盟成功媒合亞洲大學大數據中心研發成果,促成國際產學合作與國際技術移轉。協助馬紹爾銀行於其信貸業務中導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增加借貸效率、降低信貸風險。於此案例中,本聯盟採用亞大與企業會員的技術互補合作策略,將學術研究成果輸出國際,並透過教育訓練加強關係鏈結,同時也彰顯科技外交的實務案例。

圖說:亞洲大學國際產學聯盟與馬紹爾銀行簽署國際產學合作案

林意紋執行長更進一步促成馬紹爾群島銀行與當地馬紹爾大學推動系統整合,以利學生獲得之補助款得以有效運用於日常與教育所需。同時配合職業教育訓練的導入,加強當地人才培育,協助馬紹爾群島學校與產業人才的接軌。本次透過馬紹爾大學的參訪,除了了解目前學校採用的系統外,也訪談了學校對於目前系統的問題與升級需求,期待透過下一步討論可提供馬紹爾銀行與馬紹爾大學就系統整合上的可行建議,促成未來可能的合作機會。

圖說:聯盟林意紋執行長全力促成馬紹爾銀行與馬紹爾大學之系統整合合作,為學生貸款業務注入金融科技元素。

亞大國際產學聯盟獲國際刊物ORMS Today報導,打開國際知名度!

OR / MS Today是INFORMS旗下的國際期刊。於本年度第21期揭露旋風式的全球巡迴演講主題,內容包括運營研究和先進分析上值得注意的應用和創新舉措。亞洲大學國際產學聯盟提出以人工智慧與區塊鏈,推動新健康、新零售、新金融的產生融合升級,被正式納入該期刊中。

紐約時報近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引據台灣公辦公營、單一保險人模式的全民健康保險為值得美國政府參考的典範。2013年,台灣平均每人每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1,166美元,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1%,此數據遠低於同期美國人均醫療支出9,255美元。此外,2014年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的行政支出僅占整體醫療費用支出的1.07%,但其資訊系統卻能提供近乎即時的醫療費用與利用率以及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如:流感與禽流感的爆發,等資訊。

然而,台灣的醫療保健仍面臨重大的挑戰 – 快速高齡化的社會以及不斷加重的非傳染性疾病負擔。從1996年到2013年,台灣的國內生產總值成長了約50%,同期間,台灣的人均醫療支出幾乎翻倍增長,究其根本,人均醫療支出的增長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的人口。

2011年台灣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僅占總人口的10%,所花費的醫療費用總額卻占整體醫療費用支出的34%,而預估在2018年年底,老年人口比例將達14%,使台灣僅歷經25年即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此速度遠超前其他先進國家;到了2025年,預估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將上升至20%,將使台灣在短短7年內晉升為「超高齡化社會」。

台灣正成為全球高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隨此人口結構的轉變,整體醫療費用支出亦將迅速增長。與此同時,根據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非傳染性疾病被認定為永續發展的主要挑戰之一,而逐漸盛行的非傳染性疾病占了台灣死亡人數的79.3%。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相當具有挑戰性,除了可能導致非傳染性疾病的原因非常多種,也因為有些成因是具爭議性的,例如:煙草成癮、有害使用酒精以及不健康飲食等,都是增加死於非傳染性疾病風險的原因,但卻沒有一個能被輕易的根除。

面臨這些挑戰,台灣必須發展創新的模式來照護老年人口以及促進人口健康。為了實現此目標,可利用智慧IT系統以及社區門診與老人照護系統,為老年人與社區居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本文並建議整合相關的零售與商業服務,以及伴隨的金融服務來處理醫療與保健相關的費用與保險。

本文作者近期獲得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 GloRIA)計劃支持,成立了由亞洲大學以及中國醫藥大學共同發起的「人工智慧暨區塊鏈國際產學聯盟(International AI and Blockchain Consortium, iABC)」,以促進健康醫療為目標,由現任亞洲大學副校長、美國運籌及管理科學學會(INFORMS)院士、前董事與國際事務副總裁林蔚君所領導。

GloRIA旨在推動企業迎接產業變革與智慧數位經濟、促進大學與企業之間的研發合作,以及將學術研究人員開發的技術商業化;iABC匯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產業以及機構的學者專家,致力於將新興科技實踐於醫療保健實務,其包含位於台中的亞洲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與其14家附屬醫院的完整醫療體系,是一個以人為中心、專注於預防性醫療保健及相關領域的新零售與金融科技(FinTech)研發中心,所運用的新興科技包括了大數據分析、運籌研究、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運算以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等。

iABC的關鍵特色如下:

  1. 集成大學、企業、研究實驗室以及國際型協會組織建立聯合研發團隊,使團隊組成具備豐富的跨領域經驗,在商業管理、先進科技、整合解決方案以及轉型顧問的領先地位,將有助於提升人工智慧與區塊鏈,在新健康、新零售、新金融的創新與研發。
  2. 亞洲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建立的聯合系統,推動校內特色研究中心可將新興科技與商業服務全面結合,並在人才培養上可獲得持續性的累積與傳承。現階段涵蓋的研究中心包括大數據分析研究中心、金融科技與區塊鏈研究中心以及3D列印研究中心。
  3. iABC分別在台北以及台中設立聯絡中心與實驗室,用以展示創新科技與整合性新健康、新零售、新金融解決方案,並橋接產業協助媒合台灣中部及北部地區的中小企業(SME),鼓勵企業為業務成長發展創新與合作夥伴關係。此生態圈模式將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一個跨業跨域品牌的機會。

解決方案:整合健康、零售與金融科技

科技進步引發的商業模式創新已經對健康醫療、零售以及金融業造成了衝擊。著重預測性、預防性、個人化、病患參與性(4P醫學)的全人照護(Holistic Healthcare)將成為健康照護管理的發展主軸,而Frost & Sullivan調查顯示了此趨勢: 2007年間,有70%的支出用於治療,剩餘30%的支出中,15%用於診斷、10%用於監測、5%用於預防;而在2012年,用於治療的比例下降至60%,其餘的比例皆提高,包括診斷占19%、監測占12%、預防占9%。

預計到了2025年,醫療保健支出用於治療的比例將大幅降至35%,而診斷提高至27%、監測至16%、預防至22%,顯示人們越來越願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且醫療保健服務機構也將資源從治療移轉至預防與保健。而為了實踐4P醫學,新興科技在監控與分析的應用將不再限縮於傳統的健康指標,如:血壓、心率、血糖和其他基礎生物辨識等,而將擴及至生活型態,如:飲食、運動、健康狀況、睡眠品質、身心平衡以及外部環境因素等。

實踐4P醫學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涵蓋健康食品及營養補充品、運動器材與監測裝置及醫藥、醫療設備以及最重要的醫療人員,包括醫生、護士、看護、護理或居家服務等,因此,建立一套消費者對企業(C2B)及消費者對製造商(C2M)的全新全通路零售商業模式,再加上合適的產品與服務以提供適時的服務,有其必要性;金融科技將在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上扮演重要角色,如加密貨幣與創新獎勵機制可用於鼓勵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運動、自助行為、互助行為以及其他非傳統醫療的照護行為,亦可用於獎勵用戶對全通路醫療相關業務及服務的貢獻。

為實現跨產業創新的效益,iABC的領導團隊設計了一個智慧API化的虛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 CPS),將醫院與護理機構以及新的商業與金融服務相連接,發展以人為本的醫療保健,如下圖所示。

此系統的核心是基於區塊鏈的私有數據庫,其收集、儲存與分析醫院內外部的數據資料,包括環境感測器、病歷、設備讀數、穿戴式裝置、線上購買歷史、社交網絡、應用程式數據以及其他資料,讓用戶擁有分享數據的決定權,並將醫療記錄、保險理賠、食品、產品紀錄等整合至區塊鏈中一致且可靠、不可篡改的帳本中,使得人工智慧能更有效的偵測詐欺行為,並識別健康管理風險因素。此外,透過區塊鏈中的保險(以及再保險)合約,可簡化並自動化保險公司與保戶間的資訊與支付流程,進而加速理賠申請、提高客戶滿意度且降低成本,而醫療保健服務機構也能更快的獲得保險給付,用戶則能在保險理賠前免除付款。

新健康、新零售、新金融倡議

為實現以人為本、聚焦於實踐4P醫學的聯網醫療保健,iABC除了與亞洲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亞洲大學金融科技與區塊鏈中心、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usion$360.com)、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合作,設計智慧API化的CPS平台外,iABC領導團隊也積極尋求合作夥伴,共同建立一個涵括產學的新醫療保健生態圈。以下是iABC與合作夥伴正持續進行中的二個案例。

案例一、跨境O2O(線上到線下)醫療保健商業模式

iABC與一以大健康為宗旨的傳統產業企業互動,期待透過新興人工智慧與區塊鏈技術的導入,建立跨境O2O大健康商業模式,轉型成為全球性的生態系統服務企業。

iABC的領導團隊設計了一套新的零售商業模式來實現全通路商務,藉由創新的結合商業模式,包括傳統的B2C電子商務(包括B2B2C、B2B與M2C)以及具有高度安全與隱私保護的C2B與C2M,提供專注於個人健康的高品質產品與即時服務。運籌管理、商業分析與人工智慧是生態系統運作的核心,可使所有參與者(包括供應商、製造商、零售商、分銷商、平台提供者與客戶)間多對多的智慧配對與獎勵/激勵機制達到效益最大化;而區塊鏈技術則確保隱私與安全性,更重要的是,有效的實踐新C2B與C2M商業模式。在這當中,獎勵/激勵代幣的分配機制的設計目前仍存在許多有趣而富有挑戰性的議題,例如:如何定義與衡量每個參與者對系統的貢獻、如何確定最適激勵以鼓勵正向的結果,並確保此新零售系統為所有參與者帶來雙贏。均是iABC領導團隊積極研究並尋求突破性創新的議題。

案例二、區塊鏈志工時間銀行

對屬於勞動密集的長期照護/高齡照護產業,主要困境來自於有限的資金與專業人員的缺乏。藉助iABC與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合作基礎,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以獎勵為基礎的時間代幣發行模式。舉例來說,志工可在經過服務機構認證的條件下賺取時間代幣,並在受區塊鏈保護的基礎架構上,將此代幣透過載有不同條款的智能合約存入時間銀行。

接著,此代幣可作為鏈結其他服務的工具。例如,透過與人力服務的結合,志工可以代幣交換親友的照護服務或人力清掃服務,又或者透過與零售業的結合,代幣可用來消費等價的咖啡。此外,時間代幣可通過時間銀行轉帳給其他人,也可根據智能合約中記載的條款存放著以供未來使用。此時間銀行不僅是一個互惠的機制,並能透過營造共享經濟與互助的環境,發展利他社會福利體系。與前述全通路生態經濟類似的是,智慧配對與獎勵機制能確保對不同的服務類型與個人需提供最佳的服務與系統性能,對於整體系統成效是極其重要的。

總結

醫療保健創新對世界的福祉至關重要,新零售與新金融模式必須與新健康共同發展,以實踐4P醫學理念的醫療保健轉型。運籌研究、分析和人工智慧所賦予的智能、受區塊鏈保障的安全與隱私以及智能合約,為商業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大好機會。iABC的成立是為了與世界各地的學界與產業協作,採用開放的生態圈系統,利用新興科技創造更美好的世界。iABC領導團隊樂於和運籌研究/管理科學專業人員共同合作,為在重要醫療領域做出貢獻踏出第一步,iABC團隊能幫助學術研究人員與台灣物聯網、行動裝置、精密儀器、醫療保健、零售、金融、金融科技等產業的領先製造公司建立共同研究專案,並能促進台灣人工智慧、區塊鏈、醫療保健、健康研究及全球企業之間的聯繫。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聯繫林蔚君教授。

作者

  • 林蔚君 email亞洲大學副校長、大數據研究中心及金融科技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同時擔任亞洲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曾擔任資策會所長五年,以及在IBM任職16年,期間有超過六年的時間是擔任全球智能感知與應變價值網中心主持人,及IBM全球企業諮詢創新解決方案總經理及技術長,並是IBM技術研究院院士及IBM傑出工程師。
  • 王可言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usion $ 360.com)的創辦人及董事長,該公司正在研發創新金融API平台以實現普惠金融及其相關服務。他同時擔任臺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在此之前,他曾任資策會副執行長,以及IBM企業諮詢商業程序管理合夥人與領導人。
  • 詹雅慧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理,於2016-2017年擔任亞洲大學副教授,並曾任資策會前瞻科技研究所及數據科技與應用研究所組長、研究員。
  • 李漢超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借調至亞洲大學iABC擔任策略長,專注於區塊鏈研發;他曾任資策會數據科技與應用研究所及雲端系統軟體研究所副所長。
  • 劉仲翔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理,借調至亞洲大學iABC擔任創新長,也是臺灣金融科技協會秘書長,並曾任資策會部門經理。

尿毒患者之智能治療

計畫期程:民國107年05月01日起至民國107年12月31日
計畫主持人:亞洲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 劉耀隆主治醫師

尿毒患者之智能醫療 (a)硬體系統 (b)軟體系統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利用人體內腹膜為過濾網,在腹腔注入透析溶液,利用體內的腹膜過濾清除血液中的廢物和雜質。整體來說,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有較高的機會恢復殘餘的腎功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台灣腹膜透析使用者偏低,若能提高腹膜透析使用比率,除了對於病人影響較小以外,也可以大幅降低健保支出。連續性可攜帶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為常見的腹膜透析治療方法,可以由病人自行操作一天4次的換液,每次換液時,先將腹腔內含代謝廢物的透析液引流出腹部,再灌入新鮮的透析液,。新鮮透析液在腹腔內停留4-6小時做廢物的交換後,才需再次換液,這段期間病人可自由活動。病人需要手工記錄使用透析藥水種類,同時也需要利用傳統磅秤來量測透析藥水進出量,精準紀錄每日透析過程,回報給醫生作為治療的參考。然而,部分病患為求方便,不確實的進行CAPD操作,也不依照實際狀況進行紀錄,容易造成下肢水腫、肺積水和呼吸衰竭等併發症。另外,腹膜透析也須要盡量避免併發腹膜炎感染。

為了解決上述CAPD病患未能遵造醫囑確實執行CAPD流程和降低CAPD病患感染腹膜炎及其他併發症的機率,本計畫將發展尿毒患者之智能醫療監測系統,開發一個智能感測系統來協助CAPD患者和醫師。本計畫所發展的智能醫療監控硬體系統,包含流量計、濁度計和藍芽無線傳輸裝置。體積微小的流量計可以用來監控CAPD病患灌液及脫水量的準確性,除了方便使用、減少病人操作不當等優點以外,也可以避免病人不確實記錄的風險。體積微小的濁度計可以用來監控CAPD病患含代謝廢物透析液的濁度,可以協助醫師判斷併發腹膜炎的機率。藍芽無線傳輸裝置則是將病患灌液體積、脫水體積和代謝液濁度等數據傳輸到智能醫療監控軟體。

本計畫所發展的智能醫療監控軟體,將開發智能醫療服務app,包含藥水袋QR code掃描和智能醫療雲端系統。CAPD病患可以藉由藥水袋QR code掃描確實記錄所使用的透析液。智能醫療雲端系統可以由遠端的智能醫療物聯網監控病人CAPD狀況,如發現患者有透析液使用不確實或脫水量異常等狀況,將通知專業醫療人員,主動聯繫CAPD病患。在病患每月回診時,還可以給醫護人員可以對進行分析此智能醫療物聯網的資料及調整治療處方,打造醫療訊息平台,提供更有效率、更便捷的智能醫療服務。利用大數據分析降低病患發生腹膜炎、肺積水、呼吸衰竭等併發症的機率。

本計畫預計能衍生成立一家新創公司,新創公司會著手進行在台生產的產品規劃與法規驗證準備,在預計在2021前,產品公開上市前對外進行一次公開募資,目標以台灣市場、美國或中國的市場作為主要的發展策略,將本計劃開發出的系統成為以後腹膜透析治療的標準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