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IEEE機器人運算國際會議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上銀科技合辦的2017 IEEE機器人運算國際會議,今(10日)天台中金典酒店登場,連續3天的會議,與會學者探討機器人與電腦科技的整合、虛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工業4.0機器人所扮演角色等議題,會中提出,機器人與電腦科技所結合的優勢,可使機器人系統進化;新的機器人研發與生產指日可待,同時可降低開發成本並精進機器人質量。

亞大校長蔡進發指出,此次會議(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 Computing, IEEE IRC 2017)吸引17個國家專家、學者與會,座無虛席,並邀請多位在機器人研究非常著名國際重量級專家學者演講,包括美國史丹佛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拉同教授(Prof. Jean-Claude Latombe)、日本名古屋大學微奈米系統工學中心主任福田敏男 (Toshio Fukuda)教授、台大電機系終身特聘教授羅仁權、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航空航天工程系副主任 Timothy Wolfe Bretl、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電子實驗室主任Veronica J. Santos、及法國格勒諾布爾醫學院國家科學研究中心TIMC實驗室研究主任Jocelyne Troccaz等。

上銀科技現場展示多款最新開發的機器人裝置,包括關節式機器手臂、醫療專用的內視鏡扶持機器手臂,不少與會來賓紛紛前往圍觀探討,感受機器人系統應用在醫療上所展現的虛實整合技術。

亞大校長蔡進發說,機器人目前在機械硬體的部份的設計比重佔60%,機器人的軟體方面佔40%,預計未來機器人軟體佔整體設計的比重將持續增加,因此兩者跨領域的緊密整合非常重要,目前機器人在製造、服務與醫療等領域均已經有非常多的應用。

前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總裁、日本名古屋大學福田敏男教授以「多重尺度機器人學」(Multi-Scale Robotics)為題演講,福田教授指出,機器人可分為4個世代:第一代為工業機器人(1960-)、第二代為服務機器人(1986-)、第三代為個人機器人(1997-)、第四代為網路機器人(2010-);機器人以尺度來說有非常多的應用面向,大到可以快速跑步的仿生機器人,小到微奈米等級的精密控制機器人等,他們的共通點就是需要大量的運算與先進的自動控制技術,尤其第四代機器人將結合大數據、雲端運算與物聯網,構成一個非常複雜的智慧系統。

2017 IEEE機器人運算國際會議
(圖說: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左五)與頂尖國際學者合影,台前為上銀科技關節式機器手臂。)

第二場專題演講由前中正大學校長,台大電機系終身特聘教授羅仁權以「虛實計算系統啟動智慧機器人:挑戰與希望」為題進行演說,羅教授指出,未來機器人產業將因為人口的老化與低出生率、製造自動化的龐大需求(包括先進與新興國家市場)、勞動成本的上升與具合格技術勞工的缺乏而有大量的需求,羅教授指出,目前大家已知的科技巨擘,包括Google、蘋果、亞馬遜等大公司均已投入大量資源至機器人產業。因此,機器人將與資訊網路科技共同成為工業4.0的主角,而羅教授指出,根據德國多個與工業4.0產業的自動化產業所做的研究(例如BITKOM、VDMA及ZVEI等),目前工業4.0最大的挑戰在於標準化 (Standardization),因此,羅教授預言下一個世代的機器人可使用單一機器人控制器讓不同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均可正常運作,甚至可互相偕同運作。目前台灣已在工具機的介面軟體方面建立起精密工具資通訊標準(Taiwan MT Connect, TMTC),但在機器人控制器的介面軟體方面則尚未有一致的標準。在工業4.0中,實體與虛擬(電腦演算法)的世界將結合收斂,因此,在一個智慧工廠中的機器人將不再只是關在工廠當中,而是與人類共同合作,進而創造更大的產值。「將來人類不應該是被機器人所取代,而是與機器人共同合作創造更大的產值!」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國際高峰論壇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辦的「2017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國際高峰論壇」,於13日在台中金典酒店登場。來自歐美、新加坡與台灣衛福部專家學者、,上百位的產學界人士齊聚一堂;與會專家學者提出,人類健康與金融的未來,要靠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結合,也讓醫療產業進入新的一波產業革命。

亞大校長蔡進發(右)頒贈榮譽講座教授證書給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Lam Khin Yong博士

擔任大會主持人的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特別頒贈榮譽講座教授證書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Lam Khin Yong博士,表彰他在教學研究上傑出表現,並感謝Dr. Lam對推動南大與亞大多年來的實質交流的貢獻。

蔡校長指出,亞大創校16年,加速國際移動力,辦學績效也備受肯定,最新公布英國泰晤士報高教特刊公布,2017年全球最佳年輕大學排行榜(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亞洲大學入榜在名次150至200名的區間,臺灣有8所大學入榜,亞大是最為年輕的一所。最近分別與亞洲最佳大學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第五的香港大學、以及全球最佳年輕大學第三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簽約學術合作協議MOU,使得亞大在區域結盟與國際學術交流上,獲得重大的成果。

蔡校長說,近十年來,大數據的技術發展,已經使得橫跨科學與工程,人文與管理等領域的量子化的跳耀成長。再結合人工智慧科技的突飛猛進,可使人類在解決健康醫療與金融經濟的問題上,獲得重大的突破。

此次論壇,上午場的智慧醫療議題,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副校長Lam Khin Yong、工學院院長Tsuhan Chen、Weisi Lin教授、Miao Chun Yan教授等人與會,與法國Grenoble醫學學院Jocelyne Troccaz教授、美國史丹佛大學的Jean-Claude Latombe 教授、Marinka Zitnik教授,台灣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董事許重義、衛福部資訊處代處長許明暉等演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Lam Khin Yong強調,欲建立智慧國家,要依循建立完整智慧生態系統的基礎建設、擴大多方策略聯盟等方式,進而尋求各項建設的優先順序。

中醫大許重義教授指出,由於資訊與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醫療產業已進入一波產業革命。資訊與通訊科技軟硬體應用於醫療,取代人為的種種醫療程序,是智慧醫療的主流,透過資通技術(ICT)的快速導入,可以降低醫療上的人為疏失,大大降低病人的傷亡率。

許明暉代處長則呼籲,大數據應用崛起,在醫療領域運用尤其重要,不過,發展醫療大數據應用,必須重視病患的尊嚴、自主、隱私與守密。去年10月在台北舉行的世界醫師大會,全球的醫師代表共同通過「台北宣言」,規範醫師應以符合道德方式,取得及使用病人健康資料與人體檢體資料,維護個人尊嚴、自主、隱私與守密。「台北宣言」通過,讓健康資料與生物資料庫的應用有可遵循的倫理準則,有利於相關研究的推動。

法國醫學學院的Jocelyne Troccaz教授指出,在醫療規劃與模擬上導入電腦輔助醫療介入系統,可以有效增加手術的安全性,以及增加診斷的效率與準確性。史丹佛大學Marinka Zitnik教授認為透過網路社區偵測技術,可以發現未能診斷出的疾病。

此一論壇,下午場的金融科技議題,另邀請金管會蔡福隆處長、許毓仁立法委員、KPMG(安侯建業)李祖康協理、臺灣金融科技公司王可言董事長、中央研究院何建明博士、臺灣證券交易所黃乃寬副總經理、Deloitte(勤業眾信)曾韵副總經理,以及寶碩財務科技公司劉國安總經理等多位專家演講。

金管會蔡福隆處長則表達政府支持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的政策,以及建立金融監理沙盒機制,提供業者在安全的環境下,試驗創新金融服務與產品。許毓仁立法委員指出,制定監理沙河與數位經濟基本法,是金融科技發展的必要成功因素。KPMG(安侯建業)李祖康協理則利用實際統計數字,說明最佳的百大FinTech公司,幾乎都是具有顛覆性創新的特質。臺灣金融科技公司王可言董事長則說明該公司致力於發展融合人工智慧、API管理、大數據、區塊鏈、雲端等技術的共通開放平台,提供金融區塊鏈的產業夥伴一個快速、低價的金融創新模式。中研院何建明博士則從探討金融科技發展策略、以及對於傳統金融業所帶來資金後的因應之道。臺灣證券交易所黃乃寬副總經理則預測,未來台灣將會面臨到安控機智與組織變革的挑戰。Deloitte(勤業眾信)曾韵副總經理亦指出,保險科技(InsurTech)的發展,將會造成消費者的購買金融保險的行為變更,以及因應之道。

協助產業、企業會員與地方政府機構,建立區塊鏈基礎建設,推動跨領域服務創新。

本聯盟透過與夥伴企業臺灣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媒合運用亞大大數據研究中心與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於區塊鏈之實務經驗資產,包括區塊鏈基礎建設佈建、智能合約開發等。

本聯盟於區塊鏈領域已累積技術知識與經驗包括:

  • 跨境O2O:本聯盟與企業會員(南良集團旗下之優好健康公司)合作,推動區塊鏈與虛擬貨幣之顧問課程先期導入,期望帶動後續跨境O2O大健康區塊鏈系統產學合作,藉由區塊鏈技術則確保隱私與安全性,更重要的是,有效的實踐新C2B與C2M商業模式。
  • 時間銀行:本聯盟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以獎勵為基礎的時間代幣發行模式,並媒合亞大大數據研究中心與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協助台中市政府提供志工時間銀行建置建議,使志工可在經過服務機構認證的條件下賺取時間代幣,並在受區塊鏈保護的基礎架構上,將代幣透過載有不同條款的智能合約存入時間銀行,以此推動未來社會福利創新。
  • 文創區塊鏈:本聯盟協助企業會員-台灣時代文化藝術基金會,基於區塊鏈技術,規劃華人流行音樂區塊鏈,目標營造一個公平透明的機制,做好使用者付費與音樂著作權分配,降低音樂授權作業成本,提高音樂創作者分潤比例;同時運用加密代幣營造一個音樂人商務的全通路式網路平台,以及歌迷可以長期欣賞並贊助音樂創作者,與創作者共同成長的互助機制。

亞洲大學×京都大學合作備忘簽署會議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校長蔡進發4月2日到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參訪,蔡進發校長與成立將近一甲子的京都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Satoshi Mizobata教授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展開雙方實質學術交流合作;蔡校長同時參訪京都大學電腦計算與數位媒體研究學術中心(Academic Center for Computing and MediaStudies),觀摩、學習京都大學如何運用科技將教學導向精準教育。

因應亞洲大學加速推動國際化發展,蔡進發校長4月2日到日本京都大學參訪、交流,此行重點,與其經濟研究院(The Kyoto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 KIER)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開啟未來兩校聯合研究、學者參訪、國際研討會等實質學術交流。

蔡進發校長同時接受京都大學大緒方広明(Hiroaki Ogata)教授邀請,以「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t Asia University」為題演講,向京都大學師生分享亞大在跨領域研究成果,強調亞大人文素養與科學研究並重的學術文化。至於亞大致力推行的精準教育(Precisi on Education)努力成果,這一點與京大努力研究方向不謀而合。

蔡進發校長還到京都大學電腦計算與數位媒體研究學術中心(Academic Center for Computing and Media Studies)參訪,Ogata教授介紹該中心核心任務為設計悠然合作式學習(Ubiquitous Cooperative Learning),讓教學與學習可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透過行動及無線科技,學習者握有學習主權,隨時依其需求進行學習,除架構U-learning外,也透過學習分析法,研發適時適地學習(Right Time and Right Place Learning, RTRPL),讓教育更加適才適性。

亞大校長蔡進發(右)到日本京都大學參訪、演講並分享亞大在跨領域研究成果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期刊最新公布2018日本大學排名(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Japan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京都大學與東京大學並列第一,京都大學在國際性指標方面有卓越的表現,目前該校計有100多國、2000多位國際學生,形成多元具國際特色的校園文化。

京都大學自1897年創校以來,已培育出9位諾貝爾獎得主,是創校17年亞大的標竿學習典範,此趟參訪、簽署,已為亞大、京都大學未來學術合作邁出一大步。 京都大學經濟研究院自1962年成立以來,致力於產業經濟研究,為日本相關領域之前瞻研究中心,與世界各知名大學有緊密合作關係,合作對象也包含諾貝爾得主,「國際性、先端性及跨學科性」為經濟研究院3大亮點特色。

與中部企業合作研究開發前曕性產品,帶動中部健康生醫產業打造台灣新亮點。

中亞聯大研發團隊與企業合作開發的前曕性產品有:下肢復健機(上銀)、智慧壓力感測鞋墊及智慧壓力感測系統(百醫)、智慧腰痛/五十肩精準復健科技研發(信咚)、醫用3D列印科技研發(上銀、震旦行、長陽),以及精準巴金森氏症復健科技研發、智慧認知功能提升系統與智慧中風復健系統等新穎醫療輔具產品,及醫用3D列印醫療器材發展特色,帶動中部生醫產業共同打造台灣新亮點。 智慧中風復健系統應用於臨床方面,主要針對四肢肌力與神經維持,缺乏針對腦部神經復健程序及以醫學影像進行復健成效評估機 制。技術開發應用於互動式復健電玩、復健機器人。

智慧認知功能提升之腦波控制電玩系統方面,透過核心技術已開發有腦波控制電玩:射氣球、賽車、賽馬(四人對抗),腦波與眼動波控制電玩:熊太空、保齡球,腦波控制機器:機器狗等電玩遊樂輔具。 智慧壓力感測系統方面,透過核心技術已開發離床預測智慧床墊、嬰兒照護感應墊、長照中心多人監控系統、智慧壓力感應鞋墊等。

中亞聯大與上銀科技復健機技術合作
3D列印研究中心醫療列印技術

【轉發】亞大3D列印醫療卓越領先,中部智慧輔具發展再創高峰!

【勁報記者張亞痕/臺中報導】台灣3D列印醫療大躍進,中部智慧輔具發展前景看好!中亞聯大暨醫療體系因完善的研究與醫院臨床優勢,串接中國醫藥大學與亞洲大學兩校之醫療與工程相關領域能量整合,發展自有創新3D列印醫療產品,並實際運用於產業之智慧輔具,大大提升醫療照護,並期許加速中部生醫特色聚落產業的創新動能。

【轉發亞大3D列印研究中心】台灣3D列印醫療卓越領先 中部智慧輔具發展再創高峰

今(26)日特舉行「中亞聯大暨醫療體系/上銀科技/長陽生醫/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台中市政府/科技部中部管理局/生醫方案執行中心之中部智慧輔具進軍新南向啟用儀式」,宣示將共同推動3D列印醫療器材及智慧輔具之合作發展!

面對21世紀產業升級之際,政府於去年提出以連結未來、連結國際、連結在地為主軸的「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擘劃生技醫藥創新研發新藍圖,藉以加速協助各界資源整合與合作,積極推動我國生醫產業發展,而中部發展之智慧輔具亦列入我國醫材發展重點,藉以協助產業轉型升級,朝向高附加價值醫材邁進。

3D列印技術由於能直接產出終端產品,加上客製化高階醫材產品之優勢,近年來在醫療產業廣泛被應用,又3D列印為智慧輔具不可或缺之基礎技術,因此亦成為各國爭相投入的新興領域與發展重點。

董事長蔡長海更指出,隨著全球高齡化問題持續加速,醫藥、醫療器材、及醫療照護需求更顯重要。中亞聯大打造的全國首座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就是希望透過醫院醫師的臨床經驗,發揮產業與大學的各自專長,加速教學、研究與產業緊密接軌,讓台灣自行研發的醫療器材,能有效使用於病患身上,並使患者獲得妥善的照護與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也說明了本院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過去三年協助牙科、骨科、胸腔外科、復健輔具及神經外科的醫師利用3D列印技術,已經成功協助超過350位病人,且平均大幅縮短三分之一的手術時間,未來將朝向皮膚科、耳鼻喉科、及器官移植等各科別廣泛應用,為提升醫療品質而努力。

而震旦集團與中醫大合資企業,長陽生醫更於去年與比利時醫療3D設計大廠MATERIALISE簽約,引進Mimics 3D列印醫療設計解決方案,且透過與中亞聯大醫療體系技術合作,張敏男總經理有信心在三年內挑戰亞太區10億台幣的3D列印客製醫療市場營收目標,且看好中部生技產業聚落與3D列印醫材市場潛力,已著手規劃進駐中部科學園區,進而配合政府推動微創醫材與智慧輔具計畫。

2016年政府提出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作為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為經濟成長注入新動能。在整合創新聚落方面,自南港,由北至南串接生技醫藥廊帶,整合在地醫材與特色醫藥兩大聚落,其中,中部特色生技廊帶,亦將「智慧輔具」列入我國醫材發展重點。

國內工業機器人大廠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指出,上銀科技除了專注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及單軸機器人產品外,近年來更跨入高階醫材發展,發展自有品牌之智慧輔具產品,包括上肢訓練機、沐浴輔助機器人、內視鏡扶持機器手臂、醫療影像導航系統等,且於2015年與中國醫醫藥大學成立聯合研發中心,共同攜手提升更優質的醫療品水準。

經濟發展局局長呂曜志表示,2016年台市政府在行政科技會報中提議「醫療與臺中市精密機械的智慧輔具加以結合」,逐步實現到今日的發展,「生活首都、創意城市」是台中市致力打造的目標,透過中部產官學研醫各界人士及台中市政府的努力,定能加速前進生醫產業聚落的效應,帶動整個中部地區的興起,成為台灣經濟再起飛的傳動軸。

科技部中部管理局長陳銘煌表示,政府為提升台灣產業經濟價值、加速國內生技產業發展,中部科學園區除了精密機械、生物技術、通訊、光電及積體電路等產業,更是適合發展醫療器材產業,因為鄰近產官學研醫地理位置便利,產業所需的能量與聚落集中且齊全,具備產業發展優勢。今日透由結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3D列印技術臨床應用及中部產業強項的智慧輔具廠商的能量,相信能創造之潛在市場商機無限。

根據國際調研組織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BMI)統計,全球醫療市場於2020年上看5,034億美元,高齡化的社會型態將衍生對醫療器材需求的增加,其中3D列印在未來相關手術及骨科植入物產品市場,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新加坡增材製造創新中心Dr. Ho Chaw Sing主任致詞時表示,非常樂見台灣在3D列印醫材的快速發展及產學研醫的鏈結,新加坡國家積層製造中心團隊這次特別組團來中亞聯大暨醫療體系觀摩學習,藉此開啟雙方在3D列印醫療發展及微創醫材智慧輔具的合作發展。

【轉發亞大3D列印研究中心】台灣3D列印醫療卓越領先 中部智慧輔具發展再創高峰

今(26)日假中國醫藥大學一樓階梯會議室舉辦「中亞聯大暨醫療體系/上銀科技/長陽生醫/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台中市政府/科技部中科管理局/生醫方案執行中心之中部智慧輔具進軍新南向啟用儀式」。中市經濟發展局呂曜志局長、科技部中科管理局陳銘煌局長、生醫方案執行中心林治華行政長、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蔡長海董事長、中國醫藥大學李文華校長、亞洲大學蔡進發校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上銀科技屈岳陵助理總經理、長陽生醫楊麗慧董事長、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蕭耀貴總經理、Renishaw台灣區賴時正總經理、通業技研紀崇楠總經理、靚德生技莊景光總經理、鑫科材料林景扶副總經理、UL優力國際安全認證宋建宏協理、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揚明光學、新加坡增材製造創新中心(Nation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Cluster,簡稱NAMIC)、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增材製造中心等高階代表與會觀禮,共同見證台灣推動3D列印醫療的決心,及中部智慧輔具進軍新南向的重要里程碑。

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執行中心行政長林治華表示,台灣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範疇包含生技、製藥、醫療器材與健康福祉四項,目的是建置台灣成為亞太生技醫藥產業重鎮,從連結在地、未來,逐步到國際市場上競爭。中部特色生技聚落有295家,重點領域包含輔具和精密機械、新興生技與製藥(原料藥)等,生醫方案執行中心了解國內生技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盡力協助銜研發、製造、應用上中下游完整產業鏈,前進國際市場行銷推廣,與國際快速接軌。

現場更安排3D列印醫療體驗區展出,匯集醫學影像分析系統、Stratasys Objet 30 3D列印機、微創手術輔助器械、正顎手術及骨科手術等數個手術導板等,展現台灣在3D列印醫療的充沛能量,更吸引新加坡參訪團的目光與驚嘆,也成為行銷國際的絕佳機會。 中部創新聚落效應持續在擴散,相信在產官學研醫的攜手通力合作下,在地產業不僅可以生長茁壯,還能向外發展,創造更多高附加價值的智慧輔具產品,共同將台灣生技產業推向世界的舞台發光發亮!

「3D列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主題演講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蔡志楷教授,以「3D列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題演講;蔡志楷教授指出,未來3D列印的發展,包括容易使用、系統標準的建立、持續改善製造(列印)的速度及原型產品的品質、原型產品後續處理的容易性、材料特性的改善、應用層面更加廣泛、3D列印機及耗材的降價、能大量製造產品等重要趨勢。

南洋理工大學蔡志楷教授(前排中)蒞校演講偕同亞大師長合影

亞大校長蔡進發介紹說,南洋理工大學蔡志楷教授是目前世界上發表有關3D列印相關論文數量最多的學者,南洋理工大學的3D列印中心是目前世界上位居領導地位的3D列印中心之一,該中心目前有49位專任教師,31位全職研究人員,一年的研究經費約1億5千萬新加坡幣(折合新台幣約33億3千萬元),從事各類3D列印應用,包括航太工業、醫療器材、電子工業等領域,該中心並與BOSCH、UL等多家跨國企業合作。

蔡志楷教授表示,過去3D列印的運用,在於能快速產出產品原型(Prototype),快速製造出產品原型,是商場上獲取訂單的關鍵之一,過去一些設備也可以達到快速製造原型產品的目的,例如快速成型機、CNC機台等,但3D列印屬於積層式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部分過去難以製造成型的產品,可以藉由3D列印技術快速製造,不但節省材料,且製造出來物件的品質將與最終產品非常接近。因此,產品設計師使用3D列印製造可以在產品設計上受限較少、減少材料的浪費、降低製造成本。

蔡志楷教授提到,目前的3D列印技術,主要著重7種積層式製造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包括粉體熔化成型技術(Powder Bed Fusion, PBF)、材料擠製成型技術(Material Extrusion;ME)、光聚合固化技術(Vat Photopolymerization, VP)、黏著劑噴塗成型技術(Binder Jetting)、指向性能量沉積技術(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疊層製造成型技術(Sheet Lamination,又稱分層實體製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 LOM)、材料噴塗成型技術(Material Jetting)等,其中,以前4種是目前是市面上發展最成熟,使用最廣泛的技術。

談到未來的3D列印技術展望方面,蔡教授舉例說,目前波音公司所使用最新的3D列印技術,利用了磁浮技術,讓待列印的物件能力用磁力懸浮於空中,並利用多台3D印表機進行製造,物體可以藉由電磁場的控制隨時變換位置與角度,這對於部分難以製造的物件將很有幫助。

蔡進發校長致贈蔡志楷教授禮品,蔡志楷教授則回贈最新出版的3D列印書籍及南洋理工大學3D列印中心利用3D印表機所製作的精美藝術品,蔡進發校長期望亞大、南洋理工大學在3D列印的領域能有進一步的實質合作關係。

「人工智慧在醫療的應用」國際論壇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1月16日舉辦「人工智慧在醫療的應用」論壇,由蔡進發校長主持,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許志強(Kwoh Chee Keong)、Mahardhika Pratama教授、中醫大副院長張建國、亞大薛榮銀講座教授等人,針對人工智慧在精準醫療方面的應用,發表專題演講。

「人工智慧在醫療的應用」國際論壇合影

蔡校長表示,亞大、中醫大和南洋理工大學建立很好的學術交流合作,且簽署學術合作協議(MOU),展開實質的學術交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許志強教授強調,生醫的研究大都是資料驅動的科學(Data-Driven Science)。現今,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的各種生醫資料庫的資料量都大幅成長,同時還有更多透過物聯網(IOT)收集的大數據。因此,機器學習的各種演算法如何應用在生醫大數據是目前的大挑戰。目前結合整體學習(Ensemble Learning)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分析可以達到比較好分類效果。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ahardhika Pratama教授介紹他們設計在資料流分析的pENsemble+演算法。在線上工具狀態監測(Online Tool Condition Monitoring)的用途上得到良好的應用。也可以應用在醫療的臨床用途上。

亞大講座教授薛榮銀說明目前的臨床試驗存在資料造假的問題,他介紹由亞大和中醫大合作提案的臨床試驗機制,應用區塊鏈(Block Chain)進行分散式的驗證機制。區塊鏈技術是一種不依賴第三方、通過自身分散式節點進行網路數據的存儲、驗證、傳遞和交流的一種技術方案。目前,包括美國FDA在內,有很多機構都在考慮引進區塊鏈來做各種應用方案。

中醫大副院長張建國提到精準醫療的4個面向:疾病預測(Prediction)、預防(Prevention)、診斷(Diagnosis)和治療(Treatment)都需要引進人工智慧(AI)來判斷大量的生醫資料,包括基因體定序及各種臨床檢驗數據及電子病歷等數據的整合。

最近有許多的研究都引進AI來做生醫的研究,如用AI來分析基因型(Genotype)和表現型(Phenotype)的關連以及基因變異和疾病的關係。對於生活型態(Lifestyle)對健康的影響更需要累積大量的數據及人工智慧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亞大社工系特聘教授陳孝平希望可以應用人工智慧來分析健保和電子病歷資料,得到進一步的生醫研究成果。亞大副校長楊鎮華期許透過這場論壇讓更多教授能參與人工智慧的研究,針對精準醫療領域,亞大可以和中醫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建立更廣泛的跨國合作研究計畫。

「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復健商品設計經驗分享」專題演講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創意設計學院邀請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IUC)復建工程實驗室主任詹益坤博士,12月11日、12日受邀到亞大分享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應用於復健商品設計的經驗,進而分析世界各國對於醫療商品的規劃。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詹益坤博士(右二)於創客教室與亞大師生合影

詹益坤博士列舉輔具的設計方針,例如在設計病床時,使用者的舒適度與實用性都要納入考量:設計給防止褥瘡的柔軟病床雖然舒適,但是若急救時施以心肺復甦術的心外按摩,床面柔軟反而不好施力。雖然目前輔具可以改善許多地方,但設計時要多與跨領域學者合作討論,才不會解決一個問題,又衍生出另外一個問題。

詹益坤博士現為大陸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的學術委員,他表示,大陸政府大力支持輔具醫療發展。以往高端輔具產品都來自於歐美,價錢昂貴,目前大陸也開始發展本土化的輔具產品,雖然還沒辦法超越歐美的科技,因為已經開始制定輔具的規格,大陸輔具產品已清楚和預見未來要發展的方向。

「輔具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在不同國家會針對不同的標準制定適合的標準!」詹益坤博士說,他目前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全球康復輔具合作的成員,參與制定輔具的標準,俾便能在「未開發國家」中引入輔具設計與製造時,能快速符合「已開發國家」的輔具標準。依照不同層級而制定的標準,正是PBL的精神。

詹益坤博士強調,輔具市場的現況,「已開發國家」因為重視身心障礙者的權利,會運用政府的力量,加強投資生產身心障礙者的商品。但是這些商品因為方便好用,實際受惠的人群不僅是身心障礙者,更能擴大銷售市場,變成人人皆喜歡使用的。

商設系龍希文老師表示,亞大目前有醫療與生活健康商品學程,是將醫療商品導入設計的概念,致力培育身心障礙者的使用商品研發人才,未來也希望能夠介入輔具設計的標準,搭上全球性活動。

商設系施茜淯同學認為「設計符合身心障礙者的使用商品,能提升銷售率!」如果發現身心障礙者的問題,規劃後盡力執行設計,最後製造出的通用設計商品,一般人也能更加實用。

詹益坤博士是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副教授(終身職)及康復工程實驗室主任。他現為北美康復工程學會擔任科學論文主席和康復輔具及科技標準委員會的成員。他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康復輔具合作的成員、亞洲康復工程及輔具學會諮詢委員、中國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的學術委員、台灣科技部認定世界頂尖實驗室主任。

亞大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建立合作,共同邁向人工智慧之路!

蔡校長率領亞大主管,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行世界百大名校標竿學習,展開兩校學術合作新頁!

亞大校長蔡進發(左四)帶領亞大參訪團參訪南洋理工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
亞大校長蔡進發(左四)帶領亞大參訪團參訪南洋理工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106學年度共識營提出「2020邁入全球500大」願景,以創新思維與有效執行力提升學校國際化成效,並推動師生赴世界百大名校標竿學習策略,為達成全球500大目標,蔡進發校長11月8至10日帶領學校一級主管,到新加坡參訪世界百大名校標竿學習之旅第一站——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受到兩位副校長藍欽揚、余明華偕同該校團隊接待、座談,開啟亞大和南洋理工大學學術合作新的一頁。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Singapore)教師有70%是國際學者,從他們高水準的研究成果以及不斷進步的世界大學排名,可看出校國際化努力的成效。南洋理工大學另一項值得亞大借鏡的是,5年學術拔尖目標(Peak of Research Excellence),目前處於NTU 2020階段,設定了5項世界頂尖研究,其中,一項是未來學習(Future Learning)。一起到新加坡參訪的亞大副校長楊鎮華說,南洋理工大學除整體排名高居亞洲第一,在特定領域研究的世界排名也表現亮麗,資訊電機學院排名高居全球前三名,在人工智慧(AI)領域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二。

亞大校長蔡進發(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余明華相見歡。
亞大校長蔡進發(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余明華相見歡。

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余明華強調,該校學校對學習科學(Learning Science)相當重視,雙方決定在Learning Science領域持續交流,特別是將AI技術應用在教育上,持續合作並共同發表論文。

蔡進發校長也說明亞大近年致力於教學創新,除了要求大一學生必修「程式語言」,更將 PBL教學法導入各年級的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蔡校長說,亞大利用這次參訪的機會,邀請該校資訊電機學院助理院長蕭小奎教授(Prof. Xiaokui Xuao)到亞大訪問,進行學術交流合作,舉辦第三次人工智慧論壇(AI Forum III)。亞大此次世界百大名校標竿學習之旅時間雖短,卻豐收滿滿,讓亞大2020邁入全球500大的目標向前跨出一大步。

蔡校長也帶領亞大團隊參觀南洋理工大學3D列印研究中心,由該中心主任蔡教授(Prof. Chua, Chee Kai)接待簡報。該中心由49位教授和31位專任研究員所組成的團隊,目前有103位博士班學生與65位碩士學生參與研究,研究陣容非常堅強,研究領域包括:未來製造、航空、建築、海洋、生醫與食品等工程之前瞻應用。蔡校長也當場邀請Prof. Chua至亞大訪問,Prof. Chua表示,中亞聯大3D列印中心在醫療應用上的發展和成果令他敬佩,他將於訪問亞大期間與亞大3D列印中心討論進一步的合作議題。

亞大參訪團也參訪南洋理工大學生物科技學院,與蛋白質甲基化後修飾研究專家Dr. Su I-Hsin及細胞分裂調控研究專家Dr. Li Hoi Yeung達成雙方合作的共識。黃志楊研發長亦邀請該兩位專家於近期來亞大訪問,洽談學術合作時程與細節。南洋理工大學校長室研發主任Dr. Kristen Sadler與黃研發長亦允諾將提供兩校共同研究計畫基金,促進兩校更緊密的學術交流。

此外,亞大副校長林蔚君也以大數據研究中心和金融科技與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身分,與南洋理工大學資訊學院與管理學院教授代表,深入討論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在健康照護、新零售與金融科技的應用,並討論合作的研究議題。林蔚君副校長也與南洋理工大學藍欽揚副校長積極支持的銀髮族健康樂活卓越中心洽談合作,南洋理工大學教授計畫於近期回訪亞大,為進一步合作展開細節討論。

亞大校長蔡進發帶領參訪團,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余明華等人學術座談。
亞大校長蔡進發帶領參訪團,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余明華等人學術座談。